Saturday, May 14, 2016

終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破嶺頭雲。歸來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

終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破嶺頭雲。歸來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

盡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遍隴頭雲。歸來笑拈梅花嗅, 春在枝頭已十分。


據說這首詩是女尼的悟道詩,搜尋了網路都是在講~不假外求!應向心內追求,而非向外追尋。但是沒有這努力追尋,歸來還能有此領悟嗎?

真是不假外求?是這樣嗎?總是覺得怪怪,讓我們來分析看看。文中有幾點資訊:
第一句:整天在尋找「春」,卻「不見」「春」。問題是在外面也有可能看到梅花,卻不會被認為是春?還是季節不對,沒有看到花。
第二句:到處找,嶺頭雲是否是指高處?那裡會有春天?不是都很冷?
第三四句:歸來「笑」拈「梅花」嗅,這裡是否因為歸來「看見」梅花,而笑?拈花嗅出香味而發覺,梅花綻放在春天。出發與歸來時間也應該間隔很久了,也許剛好回來已經是春天了呀。

白話改寫一下:
不知道春是什麼,因此在外面尋找,但是看不見春,甚至走錯地點,往高山尋找,而花很長時間,努力追尋過後,回到出發處,看見梅花開很開心,拿來嗅,發現香氣而驚覺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

這裡這樣表現,意思在強調努力過後,看見的喜悅,而引發行動得以證悟,這「往外追尋不著」正是引發「能看見自己內心」的原因。

以冥想為例子,冥想練習會改善注意力,正是因為冥想過程中,有發生注意力分散的過程!當發現自己練習的不好,發現注意力很容易分散(盡日尋春不見春),反而是練習的好,可以讓自己保持初心。這裡以為「春」是「一心不亂」,然而梅花是「注意力的注意力」;冥想與追尋是「手段」、「法門」,春是「目的」,沒有手段哪能達成目的呀,空想哪能成就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