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rch 12, 2006

東萊博議 1-1 鄭伯克段於鄢--多重身分的處世之道

東萊博議提供了不同於左傳的看法或是議論的方法,那麼現代的看法又是如何?

共叔段既是鄭伯的臣子,又是其兄弟,又有偏愛的母親介於兩人之間,不被母親所愛的鄭伯,擁有權勢,面對做錯事情的兄弟,要如何對受母親所偏愛的兄弟有所處置。兩難也!最能夠說服共叔段的人,雖然是其母親,鄭伯卻無行動,而令其多行不義;可見其兄弟交惡之事實。

對於身處於這樣的環境的共叔段,應該警覺於母親的溺愛所導致的危險,無法改變別人的思想,唯有改變自己處世的方式,既然為人臣子,應盡臣子之義務與兄弟之情誼,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即可。就如同企業中的中間幹部,也許有著過去輝煌的業績加持,如同有著母親的溺愛,但是升官上去的卻是昔日的同袍,這樣的長官,是否會對你認真指導呢?別人對你的過去業績的加油添醋,就如同溺愛一般讓人無法跳出惡性的循環,永遠無法成長或是晉級。因而最後導致不和與團體中,不得出奔離去,這不也就是該文章的寫照嗎!

呂東萊以釣者負魚,魚何負於釣,並以欺人者必先自欺其心來解釋莊公之至險與其至拙的行為。然而,共叔段不也是如此嗎?明知莊公的個性,而鋌而走險,利用母親之溺愛而欲奪取政權,誰知道奪取政權後,不會對莊公有任何的報復行為呢?他不是也是自欺欺人嗎?也是至險與至拙的人呀!

那麼東萊對於莊公的評論又有何意義呢?充其量不過是用來議論人的話語罷了!如同在政治上用尖銳的言語與苛刻的言詞來壓迫別人的氣勢而已,不也是至險與至拙呢?這樣子作,一點也沒有得到好處,也只是自欺欺人的文章而已。

在社會中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,重點在於學習如何因應,而不是去劃清責任歸屬;應該認清當下自己的角色與義務,對於自己該做的事,認真去做,有錯就該負責,切記別人對你錯誤的容忍,也許是好意,卻一定是毒藥,必須自我警覺,否則永遠無法進步。嚴重的不只無法進步,最後還會導致失敗的地步。所以說,從現代的角度來解讀,這是在講述多重身分的處世之道,而不是要去說誰對誰錯,那無濟於事。

2006/2/25
ps:在這社會中誰不是具有多重身分呢?

No comments: